- 商家货号:256729
- 品牌:
编辑推荐
《易中天品三国(套装全2册)》:学者使用电视深刻,百家讲坛,坛坛都是好酒!《易中天品三国(套装全2册)》系作者在 -10百家讲坛所作同名讲座为基础充实润色而成。★从天下大乱到诸候割据;★从三国鼎立到重归统一;★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;★这是一段扑朔迷离的历史;★这是一些引人入胜的故事;★这是一个津津乐道的话题;★正史记录,野史传说,戏剧编排,小说演义;★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评点;★不同作品有不同的描述;★是非真假众说纷纭;★成败得失疑窦丛生;★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先生;★站在平民立场,通过现代视角,运用三维结构;★以故事说人物,以人物说历史,以历史说文化,以文化说人性;★一家之言品三国。曹操年轻的时候,曾经被预言为“治世之能臣,乱世之奸雄”,面临着人生道路的选择;而“乱世奸雄”的评价,则几乎成了他的盖棺定论。实际上,曹操原本是想做“治世之能臣”的。那么,是什么原因使得他做不成“治世之能臣”;而当他做不成能臣的时候,他又是怎么办的呢?《百家讲坛》栏目一贯坚持“让专家、学者为百姓服务”的栏目宗旨,栏目在专家、学者和百姓之间架起一座桥梁——“一座让专家通向老百姓的桥梁”,从而达到普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。《百家讲坛》栏目坚持“《百家讲坛》,坛坛都是好酒”的节目制作理念,不断培养专家、学者的公众意识,不断强化媒体为受众着想的服务意识。
作者简介
易中天,1947年生,湖南长沙人,198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,获文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,现任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,长期从事文学、艺术、美学、心理学、人类学、历史学等多学科和跨学科研究,著有《〈文心雕龙〉美学思想论稿》、《艺术人类学》、《黄与蓝的交响——中西美学比较论》(与邓晓芒合作)等著作。近年撰写出版了“易中天随笔体学术著作?中国文化系列”四种:《闲话中国人》、《中国的男人和女人》、《读城记》和《品人录》。
文摘
这就有了三种评价,也有了三个形象:英雄、奸雄、奸贼。那么,哪一种评价最准确?这就要弄清楚历史上真实的曹操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。这并不容易。鲁迅先生说,读《三国演义》,看三国戏,“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”。靠得住的,当然还是史书。但先生又?:“历史上的记载和论断有时也是极靠不住的,不能相信的地方很多,因为通常我们晓得,某朝的年代长一点,其中必定好人多;某朝的年代短一点,其中差不多没有好人。”曹魏,恰恰就是年代很短的,所以曹操“自然也逃不了被后一朝人说坏话的公例”。坏话说多了,就成了成见。成见一代一代传下去,就积重难返。具体到曹操,事情更麻烦。因为影响极大的两部书一一《资治通鉴》和《三国演义》,对曹某人都不那么友好。《三国演义》就不说了,那是把曹操看作“国贼”的。《资治通鉴》在编撰过程中,也删掉了不少对曹操有利的史料。这其?也是一种“时代意见”。宋人大约多半是不喜欢曹操的。苏东坡《志林》说,当时市井说书,听众“闻刘玄德败,频蹙眉,有出涕者;闻曹操败,即喜唱快”。这是北宋。南宋就几乎公认曹操是“贼”。此后元明清,曹操背的基本上是骂名。说好话的也有,不多。到十八世纪中,乾隆一锤定音,曹操被定为“篡逆”,再也翻不过身来。其实早在晋代,对曹操的评价就开始出现分歧。王沈《魏书》和司马彪《续汉书》是比较肯定曹操的,甚至曲笔回护;孙盛《异同杂语》和吴人《曹瞒传》就不太客气,对曹操的酷虐奸诈多有披露。东晋史学家习凿齿,更?首创“篡逆”之说。由此而至南北朝和隋唐,史家都是褒贬不一,张作耀先生的《曹操评传》一书有很详尽的描述。可见对于曹操,不但“时代意见”不同,“历史意见”就很分歧。再加上每个人的“个人意见”,曹操的“真面目”就更难弄清了。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,就是他挨骂。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,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。曹操遭人骂,自然有他的原因。什么原因呢?也很多。但说得最多的,是“奸”。比方说,篡汉,在古人看来就是奸。狡诈,在古人看来也是奸。不过,最让一般民众痛恨的,还是曹操说了“宁教我负天下人,休?天下人负我”这句话。一个人,宁肯自己对不起普天下的人,也不能让天下的人对不起自己,这个人就太坏了。所以,我们必须弄清楚这个案子,看看是不是事实。
商品评价
100%好评
共有0人参与评分评价商品